Search

【#育兒筆記】166:界線,讓我們懂得彼此尊重  (芳瑜)

一大早,Aaron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育兒筆記】166:界線,讓我們懂得彼此尊重  (芳瑜)

一大早,Aaron在我廁所門外喊叫:「我要看妳尿尿!可.以.嗎?」而我回應:「我已經在上廁所了,現在我不想開門,下次再說吧!」然後他就爆炸痛哭了一場。

我其實沒有鎖門,但他也不會衝進來。

─────

孩子們一歲多之後,我們逐步開放他們探索家裡的各個空間,並且明確地教導許多物品的「所有權」以及「使用方式」。

因此,除了他們自己的書籍、玩具之外,家裡其他物品,通常他們會先詢問:
「我可以幫忙收(摺)衣服嗎?」
「我可以幫忙推除濕機嗎?」
「我可以探索吹風機嗎?」
「我可以拿你的東西看一下嗎?(書、雜物、保養品等)」

只要沒有立即的危險性,十之八九都會讓他們嘗試、探索,回答「可以」的頻率很高。因此,他們不僅越做越熟練,儼然是家裡的兩個小幫手,不用特別擔心搗亂或破壞(情緒穩定的情況下 😂)。

當然,孩子們總是有衝動行事的時候。

當他們任意拿取我的物品,我會溫和堅定的說:「那是我的東西,你有先問我嗎?我喜歡你尊重我。」然後請他先行詢問,再請他探索完後妥善放回。

當他們衝進我正在休息的書房或臥室,我會請他們重新敲門,得到許可之後再進來。

在這個建立「界線」的過程中,他們學會了「尊重」。因為對於他人事物產生了「社交距離」(誤),他們會試著徵求同意,即使被拒絕也慢慢學習如何承受。

─────

除了「物品」與「空間」之外,「身體」的界線更是重要。

孩子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,會想要探索我們的身體,甚至在我們如廁、洗澡的時候,都想要一窺究竟。

我沒有不允許,因為成長之中必經許多來自大人的示範與引導。只是,我的身體是我的,我可以決定自己的界線在哪裡、每一次開放的程度到哪裡。

「媽媽,我可以看一下(摸一下)妳的身體嗎?」
「媽媽,我可以看妳上廁所(洗澡)嗎?」

當我同意的時候,我們可以共享彼此的小祕密,然而當我拒絕的時候,即使你生氣、失望、哭鬧,都不能侵犯我的私領域。

因為那是我的身體、我的界線。至於你的情緒,正是你要學習如何面對的事情,而我可以幫助你。

─────

相反的,我們身為大人,也要尊重孩子的界線。千萬不要責怪他們小氣、大驚小怪,又同時希望他們懂得尊重別人。

當我無意使用了孩子們的物品,他們會說:「媽媽,你沒有先問我。」當我對他們搔搔癢、拍拍小屁股,他們不喜歡的時候,會很溫和堅定的告訴我:「我不要。」

甚至,當爸爸隨手拿起了我的私物,他們也會問:「爸爸,你有問媽媽嗎?」姐弟倆如果在賣場擅自碰了商品,也會互相提醒:「那是老闆的,我們不能拿。」

─────

如果,我們常常覺得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,或許不是他學不會,只是因為他得到的嘗試機會不夠多,更無法從中明白界線在哪裡。

與其「什麼都好」或是「什麼都不可以」,不如讓孩子擁有更多一些的探索權利,滿足他們的需求與好奇,並且在過程中認識彼此的界線。

因為界線,才讓我們懂得彼此尊重。

#居家防疫正是建立界線的好時機
#圖為疫情爆發前
#2y9m

─────

🔸延伸閱讀🔸

📌與其一味禁止,不如解決問題 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12174170324865/?extid=0&d=n

📌這是我的,請你離開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10444210497861/?extid=0&d=n

📌我們在愛裡自由 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93472458861702/

📌每一句感動都有故事 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326485438893737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我們」是暘斌與芳瑜夫婦 「老師」是我們的外在標籤 「不只是」指標籤以外對自己的期待與追求 歡迎在終生學習的道路上與我們同行
View all posts